教育资讯

聚焦我市首批“苏教名家”之三 杨晓翔:心中有光,逐梦教育征程

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盐阜大众报 浏览次数:

省教育厅日前公布了2020年“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名单,我市赵淑明、陈宏斌、杨传冈、杨晓翔等4名教师入列其中。4位名师各有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对教育事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盐阜大众报记者进行了系列采访。

杨晓翔,男,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盐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做个好老师,做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20多年前,杨晓翔的父亲送他第一天去单位报到时对他说的这句话,成了他初为人师时朴素的理想,纯粹又简单。

二十多年里,学校先后给他安排了三位挂钩结对的师傅,他是这样总结师傅们对他的影响:“要做好教师首先是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其次是上课,要上好每一节课;最后是研究,要认真做好学问。”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作用比任何言语作用都大。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并努力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牢记“做学问要跟做人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素质是上好每节课,执教以来,他不仅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而且一直坚持备课时写详案,课后写教后感。几年下来,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创设、课堂节奏的调控等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个好老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总结,要有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独特的发现或见解,要将教学心得进行梳理并形成自己的体系。因为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有其独有的魅力和许多未知的客观规律。工作以来,他潜心研究,先后发表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有7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编著6本教学指导用书;主持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江苏省初中数学学科课程示范基地、江苏省前瞻性项目和江苏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1项国家级和5项省级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盐城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7年,杨晓翔担任东台市实验中学校长。从高中精英式名校步入初中集团化大校,他面对的生源由原先的“择优录取”变为“有教无类”,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为数很多。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基于对教育的深层理解,他提出“为关怀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管理哲学。教师不仅教知识,更关怀学生的完整人格、社会情绪能力和生活世界,要让学生感受关怀、传递关怀、学会关怀;作为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思辨能力等高层次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同时,主张用“关怀”统整所有的教育元素,让师生彼此关怀,互相成就,让学校成为有“生命质感”的场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的生命场。

“这是一个开拓时代,是一个需要充满希望的教育时代。我们要创造温馨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成长的希望,让教育充满和谐与美好。”这是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杨晓翔同志发表在《江苏教育》杂志上文章中的一段文字,也是他心中的教育之光。

时光会老,唯有梦想长青,因为心中有光,杨晓翔始终逐梦教育征程,阔步行走在立德树人的路上。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