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援疆一世情——射阳县新坍小学援疆青年教师徐广标小记
他对新疆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三年连续两次申请援疆支教,水土、语言、生活习惯、人情风俗等种种困难,他都想方设法逐步克服;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致力民族文化交融,他将远离故土与亲人的思念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与当地师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谱写援疆支教的华美篇章。他叫徐广标,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小学教师。
我是时代一块砖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沙漠戈壁,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飞跃万里去援疆,我做到了!”这一段充满骄傲与豪情的文字,抒写着徐广标老师的援疆情怀,也是他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支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2018年8月,听说射阳有两个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支教指标后,徐广标老师当即决定响应组织号召,报名参加援疆。“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也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一人承担起照顾读高二的女儿的任务。
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徐广标老师如愿以偿。跨上新疆界面,徐广标才了解什么叫“雄心易表,现实难熬”。初进克州,徐广标老师对新疆的干燥气候明显不适应,晚上睡觉前都得在卧室的地面上洒一遍水,床头柜上放上一杯水和一条湿毛巾来增加室内湿度,才能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如何记住少数民族孩子的名字,对接近不惑之年的徐广标更是一大障碍。对伊布拉伊木和阿不都萨拉木这样的名字总是容易混肴,他就把全班学生的名字按座位排列打印成两份,一份贴在讲台上上课点名用,一份带在身边随时拿出来诵读,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能清楚的叫出每个同学的姓名。
克服水土不服和语言交流障碍的徐广标老师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辗转于克州幼儿园、翁艾日克小学、克州三小、伯干小学、库木沙克小学,为这些小学、幼儿园教师辅导汉字书写,讲解硬笔和软笔书法要领,将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在汉疆两组师生之间传递。
“你已经援疆一次,女儿也已上大学了,为什么还要申请援疆?”“新疆有什么地方这么吸引你?”刚过不惑之年的徐广标老师动情地说:“在那里,我接触过许多默默无闻为国守边的年轻战士,接触过许多不计较个人得失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我应该像他们一样,做时代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奉献光和热。”
“让学引思”当先锋
作为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一员,自赴新疆克州支教以来,徐广标老师始终牢记支教使命,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与受援学校教师携手奋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教育援疆落地生根,努力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上,徐广标老师主动和搭班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他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写实用性教案。他坚持把盐城的“让学引思”教改经验引入克州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他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他精心设计练习,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课后,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经过努力,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教育科研上,徐广标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的传帮带作用,以“学习共同体”为活动载体,围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辅导、学生个案研究、教学反思、班级管理、国语应用水平的提高、教育理论阅读与研究和教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开展支教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徒弟侯凤彩、张甜、吉米古丽等在克州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致力融通民族情
“新疆克州是多民族聚居区,援疆便意味着心为民族所想;情为民族所系;利为民族所谋。”援疆期间,徐广标老师谨记信条,始终将认真履行援疆教师的光荣职责,努力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和践行者,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行动指南,认真研究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国家对新疆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等等。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徐广标老师就想方设法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端午节前,他让妻子准备好包粽子的各种材料寄给他。端午节那天,他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教室里充满了竹叶的清香,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包完了粽子和孩子们一起唱有关端午的歌谣,讲屈原的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激情,寻根溯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三个中秋节,他都一如既往地给孩子们送去了月饼等礼品,和孩子们一起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做游戏,并借此机会,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增长本领,快乐成长,报效祖国。现场时而温馨,时而热烈,时而响起阵阵欢笑,满是愉快融洽的气氛。每年冬至,徐广标老师都会和少数民族孩子一起包水饺。孩子们掌握了包饺子的技巧,包出了形状各异,造型漂亮且富有创意的饺子。看着盘子里一排排五颜六色,造型可爱的饺子,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徐广标也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心。
不仅如此,徐广标还将家访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走进少数民族社区,努力融入当地本土居民、师生的生活当中,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努力成为他们心贴心的一员,努力帮助当地居民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再有机会,我还会第三次申请援疆。徐广标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