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南通”系列报道之八|滨海县明达中学:“四比四争”学南通“立德树人”提质效
新时代预示新挑战,新高考孕育新机遇。新机遇、新挑战,呼唤新作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滨海县明达中学深度学南通,立标杆,找差距,落实新课程,策应新高考,聚焦重点工作,在管理上做“细”,在教学上做“实”,在建设上求“新”,谋求跨越式发展。
一、坚持“多元化”办学,落实“四比四争”规划
一是因校制宜坚持多元办学。明达中学因校制宜,坚持多元办校的发展之路,明确“以人为本,分层推进,分类提高,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老师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标,学生通过读书达到做人的目标,体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体现错位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是因材施教规划成长之路。明达中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规划人生,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文化、课程选择、德育活动、育人方式等,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成长路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除了文化班,还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体育、传媒、日语等特色专业班级,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成功之路,做到“一个都不少,个个都成才,人人有出路”。
三是明确目标落实追赶措施。学校确立以建湖二中为对标目标,力争2021年全市同类学校综合排名上升1个名次,列全市第4名;全县教育系统学年度分组考核排名上升1个名次,列分组第3名。着力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队伍建设:开展“四比四争”主题活动,分层结对,比出精气神,晒出新业绩;二是学校发展:落实改扩建工程,创建四星高中,完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品质;三是教学质量:抓实教学管理,强化过程考核,推进课堂改革,落实“一生一策”、“高考研判”和“作业设计”等局重点工作,全力提升质量;四是特色建设:加强艺体教学、书法、传媒等特色专业建设,打造特色教学品牌。
二、坚持“精细化”管理,分层落实提高效益
一是强化责任抓细常规管理。明达中学牢固地确立了抓管理就是抓质量的思想,积极在“细”字上做文章。制定《明达中学校园常规管理水平提升目标计划表》,实施挂图作战。强化中心值日组、处室、年级管委会、班主任职责,要求全天候定时定点定人抓实管理工作。压实班主任责任,以“纪律严明、行为规范、学习投入、精神震撼”的要求抓实学生常规,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阳光体育等方面管理。
二是分层落实抓实教学管理。从四个层面入手,班级层面:由班主任牵头,组织每天早晚的双语阅读,中午的数学小练;备课组层面:利用“白+黑”的教研形式开展日常教学、高考研判、作业设计等教研活动,内容围绕高考知识点,包括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的梳理,新高考学习体会交流,安排下一周备课、练习、读背材料等;年级层面:负责各班教育教学管理,每天形成一份教学督查通报,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部门层面:每天督查各年级教育教学开展情况,进班了解学生学习、教师批改、一生一策、补测补讲等情况,每周形成抽样督查教学六认真的报告,及时通报。
三是立岗示范实施捆绑考核。实行蹲点制度,校长带头,班子成员全部结合到相关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校长蹲点高三年级,分管校长、年级部主任包干班级、结合学科,捆绑考核;推行“一线法工作,走动式管理”,明确各层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管理要求和管理责任,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实绩在一线考评”的管理导向,形成管理出效益、出质量的局面。
三、坚持“深度化”学习,落实南通经验校本化
一是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一方面,组织跟岗学习和送培活动。从10月起,学校选派6名管理干部赴如皋中学、海安中学跟岗学习,把学习体会形成总结报告,向全体教师介绍南通教学管理经验。组织三个年级全体教师参加市县培训,组织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参加省培,到南通、常州等地参加新高考研讨活动,了解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专家对新高考的政策把握。另一方面,邀请专家讲学。11月上旬,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与如皋中学开展的同课异构集团大教研活动,听取如皋中学备课组长关于新高考复习讲座,重点阐释了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高三复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让老师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标,有效备战新高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推行南通经验管理模式。学习南通集体备课模式,借鉴南通项目化解决难题的做法,鼓励备课组以小课题、小项目的形式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众人智慧,解教学之惑;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强化小组合作建设;加大高考研判、作业设计等局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加强家校共育活动,创新主题班会形式,丰富“梦想”主题内涵,每月安排两次有鲜明特色的主题班会课。参加质量同测。为了更好地掌握新高考动态,更加精准掌握学校高三学情,组织高三年级参加百校大联考、12月3日南通市2021届高三联考调研,利用大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在质量同测中找差距,查不足,寻对策,促提升。
三是调整优化年级教学策略。高一年级:刚化规范、注重基础、均衡发展、科学指导;高二年级:分类分层、统筹兼顾、面向整体、提高合格考达成率;高三年级:重视“3+1”、突出赋分科、抓实一生一策,发力培优补差,做好补测补讲。学校强化教学常规,严格执行相关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特别是对集体教研,明确了固化要求。
四、建构“生本化”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是着力建构生长型课堂。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真正获得,在于“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学校校长亲自做课改动员报告,分别从“为什么要进行课改?”,“为什么课改这么难?”,“怎么推进课改”等方面阐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校通过班组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打造、三届课改标兵评比活动和小组合作课堂专家验收等活动,力求打破“一言堂”式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三步七学”教学模式,打通“课前不预,课中不动,课后不思”三大堵点,引导学生在“预-听-看-做-思-议-悟”七个环节中实现核心素养从“促长”向“生长”的自我转变。
二是着力建构合作型课堂。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学校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学会“四问法”,即“真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别的可能吗?”、“能不能再坚持一下?”。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在每一节课组内人人参与、人人合作、人人思考。
三是着力建构评价型课堂。教师让学引思是否到位,学生小组合作是否真实,关系着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为全面了解高效课堂建设情况,学校就师生课堂表现制定评价细目,每周推出双向评价表,师生互评,周周公布,进一步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
五、抓实“项目化”举措,提升新高考应对能力
一是主动加强“三新”高考研判。学校及时征订、印发“三新”材料供老师阅读,要求老师钻研高考真题,以考促研;主动“请进来”、“走出去”,请进金太阳新高考研究院专家名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全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培,到南通、常州等地参加新高考研讨活动,了解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专家对新高考的政策把握,及时总结交流。
二是高度重视学生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作业在巩固知识、检测教学成果,落实和拓展教学重难点的功能,坚持问题导向,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查漏补缺,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情,改进教法,实现师生共同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要求:一是内容科学化:突出培养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符合新课程标准,具有针对性,坚决杜绝超标的无效作业。作业紧紧围绕授课内容,难易适度,体现学科特点,注重基础性、典型性。二是难易层次化: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分层实施,循序渐进,课堂作业量以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为宜。每节课学生合作交流作业不少于3题,每题以3分钟内完成进行设计。三是形式多样化: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检测性作业、专项训练等要紧密结合,形成互补。可以是书面作业、动手操作性作业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四是考核多元化:全员参与作业设计,坚持自编原则,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课后书面作业语数英不超过30分钟,其它学科不超过20分钟。部门层面开展评比活动:一是组织教学人员每周教研活动后,二次研修,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业设计;二是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举行一次原创题设计大赛和学科命题大赛活动。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四是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分别对学生作业进行一次检查与评比,举办学生作业巡展活动。年级层面每周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和批阅进行常态化的检查。对各学科设计的作业类型、数量、分层情况、准确率、纠错等作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每学期对在作业设计研判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备课组进行评比。
三是积极加强校际联考联析。为掌握新高考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对不同科类赋分规则的影响,更好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高三年级主动加入百校、基地大联盟大联考,借助联考数据分析平台和参加常州、南通等地联考质量分析会,结合学校情况,聚焦“研究生均分”、“有效分数段”、“指标完成率”、“学科贡献率”等四个维度考评,开展年级、班级、学科、个人等四个层面质量分析;在早晚读、自习、作业等环节中,打好语数外基本盘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选修三门增分策略,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六门学习时间。
六、打造“阵地化”德育,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一是着力打造主题式阵地。主题班会是重要的育人课型,学校在原有“筑梦”“追梦”“圆梦”的“梦想”德育品牌基础上,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每周除常态班会课外,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每个月安排两次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班会课;改变传统班会课“班内封闭”状况,实现班会课的“对外开放”。班会课由学生自主组织,邀请家长、他班同学走进班会课,讲诉身边人、身边事,实现“在场”的育人效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有计划广泛开展好安全、法制、禁毒、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诚信等各项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利用清明、端午、五一、五四、七一、十一、重阳等节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利用国旗下讲话、新团员入团仪式、“校长杯”足球比赛、运动会、班主任节、十八岁成人礼、心理健康节等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立大志、强素质。
二是着力打造沉浸式阵地。社团活动以其沉浸式的特点,较好激发了学生兴趣、展示了学生风采,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阵地。学校在基础年级,结合学生兴趣,由学生自主组建象棋、篮球、辩论、合唱、书法等社团,定期开展活动;高一年级在北围墙边空地,开垦“耘艺”责任田,种植果蔬,体验劳动价值;此外,充分挖掘社团活动育苗选苗功能,将学生特长培养与艺体高考等相结合,搭建美术、音乐、书法、传媒等专业平台,拓宽学生的选科与职业选择。
三是着力打造规范式阵地。常规管理以其规范式要求,较好实现管理育人效果。学校强化一日常规管理,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学生常规包括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以“抓好常规,养成习惯,受益终身”理念,编制明达学子《一日常规要求》,从起身、入校、上课、活动、集会、放学、就餐、自习、休息等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增强学生时间观念,规范学生一日行为;校中心值日组和年级常态化巡查,形成每日督查通报,到人到时到事,表扬优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养成习惯,实现“低头肯拾废纸,抬头学会叫人”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