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南通”系列报道之十一|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南通经验为标杆 权变策略谋发展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南通经验为标杆,全面学习南通教育名校的办学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有效探索,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一、对标一流找差距
学校先后组织备课组长和强化班教师,前往南通海门、海安和如皋等学校考察学习,并安排中层干部到海安中学跟岗学习。通过学习与交流,深刻认识到南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一是管理为要。管理出效益。南通的学校注重精细化管理,过程性考核,确保各个层面管理的精细化、务实化。二是实绩为王。高质量才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是全国基础教育的高地。三是教研为本。南通教育教研氛围浓厚,依靠教研出质量,教研真正做到了做深做宽。
二、深化管理争效益
狠抓三个常规。一是狠抓教学常规:认真贯彻教学“六认真”,实行教学常规周检查制,采用备课组、年级组、督导室三级检查的方式,检查结果及时与相关教师做好反馈交流,并作为年终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狠抓班主任工作常规:班主任津贴加大考核力度,与班级常规管理紧密挂钩,天天公布,月月考核。明确班级建设有条理,学生管理严要求,开展活动有声色。三是狠抓学生常规:根据新高考学生评价方式的特点,将常规考核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三自教育”平台,指导学生加强立德修身,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规守纪。
加强两层督导。一是从学校层面加强教学过程督导管理。检查动真碰硬,强化整改;各项考核数据说话,严明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教师全年实行百分制考核,末位淘汰。二是从年级层面加强精细化督导检查:年级组坚持每日巡课制度,关注学生的早读、课堂、晚自修的专注度;不定期地抽查学生各科的纠错本,督促学生及时消化已学知识的盲点;明确自修课的要求和任务,提高自修效率;实行教师分时晚坐班,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式的答疑服务,提高答疑效率。
三、落实举措谋实效
一是教研活动强质量。落实“两个抓好”。一方面抓好备课组建设。本学期来,备课组活动时间由45分钟变成180分钟。备课组活动以核心备课组成员为主,全员参与,多层次备课,向教研要质量,将高质课堂建立在高质教研上。另一方面抓好新高考研究。做到“五精准”和“两个变与不变”。精准把握考点,精准定位目标,精准提升能力,精准训练方法,精准命制试题;研究教材的变与不变,研究高考试题的变与不变。开展高质教研。2020年9月份以来,分别派出高三管理人员、备课组长等30多人次到海安中学、如皋中学考察交流和跟岗学习,先后邀请浙江名校台州中学、山东青州市教研室的语数外专家到我校进行新高考讲座,让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新高考动态。在对外学习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自身提高,2020年12月起,学校先后举行“3+1”让学引思专题研讨周活动和基于“让学引思”理念的“3+1”对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21年1月初,学校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明确提出“深度学南通、骨干先行动”,提出骨干教师做课堂改革的实践者,做教学研究的带头人,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强基培优寻对策。新高考背景下,各校对强基培优日益重视。本学期来,学校在高三年级首先实施“百人计划”,主要是争取优秀学生(主要是高分段学生)集群化,为拔尖计划壮大基础。2020年10月,学校启动强基计划。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和自愿的原则,确定前50名学生进行拔尖培训。学科竞赛管理中心增强顶层设计,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有导师,有苗子,有方案,有考核督查。同步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规范强基培训课的备教改辅的教学流程,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教室给学生上课,课后现场对培训课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节奏等。力求使强基培训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是素质工程促提升。为应对新高考,做强多项工程,做到权变有策。加强“双语阅读”工程。双语每周各安排1节阅读最新作文素材、作文训练材料的阅读训练课,加强新高考情境作文应变能力。加强“千日练字”工程。双语学科每周两次练字训练,为高考增加隐性分。加强“大声课堂”工程。积极提倡课堂上要“大声、大胆、大气”,力使学生增添自信,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改薄拔尖”工程。三个年级工作各有侧重,高一重基础,不让学生掉队;高二重效率,做大优秀生群体;高三明目标,狠抓前一百名学生,力求高分段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