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盐城市初级中学方冬梅:寻梦不止 向阳而生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以三尺讲台,赠每一位学生以星辰大海。他们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心怀“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市教育局联合盐阜大众报近期推出“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用新闻记录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谨此,献给所有奋斗在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
本期推出第二期——盐城市初级中学方冬梅:寻梦不止向阳而生。
教 师 简 介
方冬梅,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能手,盐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盐城市初级中学办公室主任、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初二(1)班班主任。
方冬梅工作17年,担任初三教学工作就有13年,担任团队工作7年,担任教研组长7年。她不断挑战自己,曾获“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盐城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盐城市优秀思政课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2017年担任教研组长期间,其所在的教研组被评为盐城市优秀教研组;曾获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日升日落,手中的粉笔在盈盈的舞动中一点一点缩短,轻轻地随风卷进飘起的长发里;阳光洒满孩子们青春的笑脸,他们来过又走过,而方冬梅就这样站在讲台上慢慢变老,岁月在眼角留下痕迹,幸福沁在她的心里。
她是学生的“知心妈妈”
在盐城市初级中学,她是身兼多职的典型代表,也是唯一一个担任班主任的中层正职。班主任工作很繁杂,育人工作很难,她的座右铭是:“可以常常失望,但永不绝望”。她时常告诉自己,如果指望通过一次两次推心置腹的谈心,问题学生就可以不再犯错,那么老师是注定要失望,甚至绝望的。初二开学初,方冬梅遇见了那位在初一已经“鼎鼎大名”的“刺头”。在他身上,方冬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给他分配班级管理任务;寻找他的优点,找各种机会表扬他;派他代表班级去领流动红旗等。但是,隔三岔五,他还是会忍不住犯错:上课时跟同学讲话;情绪调控差,易怒,偶尔会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做课间操时,胳膊总是举不高、伸不直;成绩几乎门门不及格……每每失望至极时,方冬梅就告诉自己:“他毕竟是孩子啊,成年人还会反复犯错!老师不是神仙,教育没有魔法。唯有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方可静待花开。”一学期下来,在方冬梅永远饱含期望的眼神中,“刺头”逐渐降级为“小皮头”,打扫卫生、排桌椅等各种集体活动中都能看到他认真的身影,他越来越融入班集体。他的妈妈说,现在的他,一改过去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出的脾气,更多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交流。
“小学6年我都听我妈的话,因为我妈经常打我,儿时拿皮带打我,长大后,拿巴掌抽我。我不知道这样犯不犯法,不过在我这儿,我将不再尊重她……”这是一个女生在作业记录本上给方冬梅的留言。方冬梅期望自己可以成为这些青春期孩子们坏情绪的垃圾桶、风雨中的避难所,所以方冬梅通过作业记录本每天与学生沟通。如今,方冬梅已经是孩子们的“知心妈妈”,那些不愿意告诉父母的心事,孩子们诉诸笔端,期待着方老师的留言。面对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问题家庭”,方冬梅在日记本中写道:“是命运的偏爱吧,正是这些不太完美的孩子赋予了我人生更大的价值,给了我成为天使的机会。”
她是教研组成员的信念
“妈妈,你怎么才来?我在车棚等你等了好久,直到等到教学楼灯都关了,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了,你还没有来……”面对委屈得快要掉泪的女儿,方冬梅惭愧得无以复加。本以为和女儿恰好在一个年级,可以对女儿多些照顾,只是没想到,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忘记接放学的女儿回家。幸好女儿很懂事,虽有委屈,却从不责怪。在女儿的心中,以有这样一个有爱心和负责任的妈妈为骄傲,她说:“长大后,我想成为妈妈那样的人!”
很多本校的老教师对方冬梅的深刻印象源自她工作第3年的时候。那年,她27岁,任教初三4个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开学3个月时她怀孕了。整个孕期,她没有减一点工作量,没有请过一天假。令同事们瞠目结舌的是,中考前夕,每天还能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她,一手拿着塑料凳子,一手拿着听课笔记,去其他班级听课。那一学年,她不仅每周听老教师3节新课,还同时听组内另外两位老师每周3节新课。一周12节课的她,每周听课至少9节。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身为教师,她敬业、严谨、上进,经常备课到深夜,对作业上的标点符号使用也要反复斟酌,积极参加各类赛课和公开课展示,热爱读书,喜欢将教育教学心得凝结成文字。身为教研组长,她善于培养年轻教师,团结组内成员,带领全组老师积极进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已成为教研组全体成员的信念、追求和践行。身为办公室主任,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她从不喊苦、不喊累,带领团队弘扬“马上就办”的精神,用务实细致的良好作风为大家做实事,用智慧和策略为学校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