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加快教育强市建设④|滨海:加快县中发展步伐 赋能教育强县战略

发布时间:2025-04-17 来源:市教育局办公室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展现盐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生动实践,“盐城教育发布”开设专栏,挖掘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

今天,来看滨海经验——

近年来,滨海县教育局大力实施“县中振兴”计划,着力提质量、强特色、上水平,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向好。

聚力强基赋能,筑牢县中发展支撑保障。紧盯薄弱环节,优化资源配置,以系统思维推动县内8所高中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一是加快补短补缺。投入3000万元,改造投用滨海中学“怀远书院”课程基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滨海中学成功入选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学校,未来三年还将实施理化生实验室改造、“数学思维”“工程智造”课程基地等内涵提升项目,确保三年周期内创成省高品质特色高中;投入8300万元,实施明达中学改扩建、东元高中、育才高中、八滩中学功能性场馆建设、五汛獐沟两所高中提标扩能,明达中学、东元中学分别创成省四星、三星级高中,东坎高中、育才高中通过省三星级高中现场评估。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深度学习南通,全县8所高中全部对标南通同类学校,在教学教研、人才培养、文化特色等方面开展沉浸式、深层次交流,定期邀请海安中学、溧阳中学等名校来滨开展“名师讲坛”和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滨海中学龙头作用,实行课题共研、成果共享,为全县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三是全力争先创优。县财政安排“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重点实施清北、C9“高峰”培养计划、强基竞赛金牌创优工程、学科研训基地建设三大项目,设立高考“英才奖”、五大学科竞赛“优胜奖”等一批专项奖励;同时,全面推动8所高中因校制宜发展特色化学生社团,着力打造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墨香文化的精神文明新高地。

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县中发展活力动能。强化育人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再造,努力实现教学相长、互促共进。一是聚力抓研训。配齐配强教研力量,柔性引进知名高校、高中的名师名校长担任研训员,系统开展新高考研训和试题命制研究,着力提升教科研对高考质量的贡献值和“托举力”;建立研训员驻校制度,设立“教学质量指导奖”,将研训员的考核考评和学科质量、学校发展挂钩,与高考实绩同考核、同奖励。二是倾力抓课改。支持滨海中学与省教科院、考试院、评估院合作共建课程研究共同体;着力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滨海中学“5+2”发展课堂形成范式效应,深入推进东元高中“三主六步”、东坎高中“四主八环”、育才高中“336”等教学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课改矩阵。三是强力抓培优。在滨海中学成立股级建制的学科竞赛中心,实行创新部与年级部平行管理,推进“博学+精学”课程体系建设,打破年级壁垒和学科界限,攻坚强基竞赛等精准培训,学生参加五大竞赛获省二等奖以上300余人,较上年增长超10%。完善“橄榄型”分类办学机制,推动其他高中强化艺体特色、聚焦高职单招,努力让学生能够从多元化渠道获得成才的机会。

突出提能增效,打造县中发展人才高地。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根本。一是培育“领头雁”。县财政每年拿出1100万元专项资金,累计引进南通等地名师名校长131人次,成立名师工作室48个;依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开辟高中教师招聘“绿色通道”,2024年招聘高中教师153人,其中研究生33人。二是锻造“生力军”。全面加强与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师院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引进优秀大学生来滨实践支教300多人次;实施骨干教师“星火计划”,与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通教师发展学院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已举办8批次主题轮训班;抢抓“常盐合作”机遇,争取溧阳市250万元帮扶资金,建立溧阳(滨海)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名师授课、跟岗研修,加快培养本土青年骨干教师。三是健全“正激励”。实施高中教师“启航计划”等五大培养工程,推动滨海中学加快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领航教师;加大奖励激励、典型培树力度,建立五大学科“金牌教练员”和“首席教师”制度;加大职称评聘改革,面向重点高中实行“优教奖”,切实解决高中教师职称晋升中的“瓶颈”问题,强化高三质量建设正向激励,进一步调动校长办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